气排球接球手势教学(气排球接一传技术要点!)

热爱气排球,是一种生活态度!

气排球,这项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运动,你是否已经爱上了呢?作为一名气排球爱好者,你是否想要提高你的技术水平,让你在场上更加出色呢?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今天的这篇文章,因为我要为你揭秘气排球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一项技术——接一传!

什么是接一传?接一传就是用双手、单手或身体的任何部位将对方的来球击起的动作。接一传是气排球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气排球活动与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项技术通常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也可以用于组织进攻。

为什么接一传如此重要呢?因为接一传是气排球的第一道防线,是气排球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接好了对方的来球,才能有机会进行有效的反击,才能保证自己的得分和胜利。相反,如果接一传不稳定,不准确,不及时,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失去主动权,甚至直接丢分。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接一传呢?接一传的技术种类有哪些呢?接一传的技术动作又有哪些要点呢?今天,我就要为你一一解答,让你的接一传技术更上一层楼,让你的防守更加稳如泰山!

气排球接一传技术主要有捧球、双手插托击球、抱球、背向双手接一传、正面双手接一传、体侧双手接一传以及单手托球等。

捧球

捧球是指队员用双手在腹前将离身体较远的来球或追身球用双手捧起的技术动作。

其明显的动作特征是:双手掌心向上、十指微张,形成一个弧形。捧球主要用于处理速度较快的追身球、大力球和低远球。

(一)动作方法:

(1)准备姿势:面对来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根据来球的速度和力量呈半蹲或深蹲姿势站立;两肘弯曲,上臂与前臂夹角为90左右,分别位于腰部两侧。

(2)迎球动作:来球时双手掌心向上十指微张朝前成弧形手指、手腕与前臂基本形成一个平面。

(3)击球动作:双手形成一个弧形以全手掌触击球的下部。双手击球时上臂夹紧身体,手指、手腕与前臂在一个平面上靠抖腕、手指弹力和前臂上托的瞬间发力动作将球击出,其动作幅度较小。

(二)技术分析:

(1)应采用半蹲或深蹲准备姿势要求在不影响快速起动的前提下重心适当降低这样有利于快速插入球下

(2)击球瞬间两掌心插到球后下部捧住来球上臂要夹紧身体手指、手腕与前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靠前臂、手腕、手指力量击出来球,击出点一般在身体腹部前下方

(三)动作要领:

两臂前伸插球下双手掌心面朝上腕指前臂适度紧腕抖指弹瞬间力抬管缓冲往上送。


双手插托击球

双手插托击球是指面对来球在胸腹前的左右)侧或中部托送的一种击球动作。

它的明显特征是:一只手掌心朝上五指朝前另一只手掌心朝前五指朝侧,两手在球的后下方形成一个与球向吻合的弧形。

该动作用于接发球和接各种攻击过网的球是气排球中特有的一项技术动作。

(一)动作方法:

(1)准备姿势: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弧度和落点采用不同的准备姿势。

(2)迎球动作

1)左托球:球从左边来右脚内蹬地:左脚向左跨出一步重心移至左脚上左膝弯曲:上身稍向左倾斜左肩略低于右肩:左手五指张开掌心向前迅速将手插到球的下部手掌呈勺形手指指根触球的下部承受球的重量同时右手五指张开在来球的后上方顶压着球体并掌握球的方向。左托球也称为护球。

2)中托球:球从中部来即为追胸球左手或右手在上另一只手在下两肘关节适

当内收两手呈勺形以确保将球托送到位。

3)右托球:与左托球动作相同手脚动作方向相反

(3)击球动作:在正确迎球手形基础上当手和球接触瞬间手腕和手指要有顺势向下展的缓冲动作。击球时.托球的手掌、手指给球体以撩拨动作手掌、手指的拨用力在球体重心的后下方使球在向前上方送起的同时产生上旋。护在球后上方的手顶护住球的重力与方向,利用上下产生的合力将球传出。

(二)技术分析:

(1)准备姿势的运用要根据不同情况而有多种变化。接一般的轻球或处理过来的球身体重心可稍高采用稍蹲准备姿势。接重发球、重扣球和吊球时应采用半蹲或深蹲准备姿势重心适当降低便于接好球。

(2)托球的击球点位置应使托球手保持大小臂自然弯曲于体侧为宜尽量保持在腰腹高度。控制好球与身体的适当距离充分保证手臂运动的幅度和角度将球送向预定目标。

总体而言采用何种姿势接一传应根据来球的力量、速度、角度和高度而定要求在不影响起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重心有利于快速插入球下接起低球。在接左托球或右托球时两个肘关节与前臂呈“一”字形。

(三)动作要领判断清,对准球下插托,上顶包,手球相吻托护相应双手合力抬送出球。


抱球

抱球技术是指球员将离身体较远的正面来球或低球接起的技术动作。

抱球技术有两种动作:一是双手掌相对、大拇指朝上的对掌抱球·二是两手指相对、大拇指朝前的对指抱球。对指抱球的特征是:两手指相对,掌心朝上,大拇指朝前手腕略紧张形成一个与气排球大小相吻合的弧形。

(一)动作方法:

(1)准备姿势面对来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根据来球的速度和力量呈半蹲或稍蹲姿势站立。

(2)迎球动作:

1)对掌抱球:当来球距离身体较远时两肘伸直手腕自然下垂五指自然张开两手掌相对大拇指朝上距离大于两小指的距离右手掌相对形成一个与气排球大小相吻合的弧形以便抱住球的两侧。

2)对指抱球:当来球接近身体时两肘弯曲时关节向外伸展上管与前臂夹角大于90°手腕略紧张两手掌心朝上。十指相对自然张开,大拇指朝前呈弧形以便抱住球的两侧。

(3)击球动作:

1)对掌击球:手和球接触瞬间以指根带动指尖击球的两边后下部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受力为主,双手大拇指在球的两侧上部,小手指托在球的底部。用抬臂抖腕的力量将球击出击球点在腰腹附近。

2)对指击球:双手手指相对托抱球的底部击球瞬间以手指和手腕的抖动、弹拨及抬臂的力量将球击出。击球点在胸腰之间。

(二)技术分析:

(1)来球时双手要向来球的方向伸出:当手和球即将接触时有顺势迎球的动作且两手形成一个弧形。

(2)击球瞬间两手托住来球的后下部或底部靠手腕的抖动、手指的弹拨、抬臂动作以及全身的协调发力将球击出。

(三)动作要领:对掌手指插球下手球相吻拇指朝上抬臂抖腕抱球对手手指托球底。


背向双手接一传

背对垫击目标从身前向背后双手势击球称为背向双手接一传。该动作在接应同伴起球后球飞得较远而又无法进行正面击球时运用较多。其特点是垫击点较高接一传距离较远准确性稍差。

(一)动作方法:

背向垫击球时要判断好来球的方向、落点和离网的距离快速移动到球的落点处,背对垫出球的方向,两臂夹紧伸直。击球时,用蹬地、抬头挺胸、展腹和上身后仰的动作带动两臂向后上方摆动抬送以前臂触球的前下方将球向后上方击出。击球点一般应在肩前上方。

(二)技术分析:

(1)背向双手接一传中应根据接一传目标的远近和不同的高度变化击球点的高低。如要势出高远球可适当降低未球点:如要势出弧度球应升高击球点。在无法调整击球点高度时可利用腹部和手臂的动作来控制出球的高度和距离。若遇低远的来球需要向后上方高处势出时可采用屈时屈腕的动作以腕部虎口处将球向后方势起

(2)由于背向势击球是背对击球的目标不利于观察场上的情况和击出球的方及落点因此要特别强调势击球时的方位感觉判断好球、网、目标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准确性。

(三)动作要领:蹬地抬仰摆双臂背对目标肩上击。


正面双手接一传

除用手指弹击动作外的身体任何部分击球的动作称为接一传。接一传是气排球的基本技术之一可用手、壁、头、肩、大腿、脚背、脚弓及身体其他部位来宇成相比其他技术种类更加多样实用性、应变性更强控制范围大便于接各种困难球其中最常用的是正面双手接一传。在比赛中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防守和处理各种困难球。有时还可用接一传来组织进攻,以弥补二传球的不足,辅助进攻。

(一)动作方法:

(1)准备姿势:面对来球成半蹲或深蹲姿势站立。

(2)势击球手形常用手形有叠指式、抱举式和互靠式。其中叠指式最为稳定可用来接各种力量的球所以运用非常普遍。方法是:两手掌根相靠两手手指重鲁手掌互握两拇指平行向前,手腕下压两前臂外翻成一个平面。

(3)击球空中位置:保持在腹前高度。

(4)势击球动作当球飞到腹前约一壁距离时两夹坚前插入球下同时配合蹬地、送腰、提肩、顶时、压腕等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身体重心随着击球动作向前上方移移动.

(5)球触手臂部位和击球部位:用前臂的手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烧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的后下部。

(6)击球后动作:在击球瞬间两要保持稳定耸肩往前送身体重心继续协调地向抬臂方向伴送球。势击动作结束后立即松开双警做好下一动作的准备。

(二)技术分析:

(1)准备姿势的运用要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变化。接扣球和吊球时应采用半蹲或深蹲准备姿势两膝的弯曲度和重心的高低应根据来球的高度和角度以及腿部力量大小而定要求在不影响快速起动的前提下重心适当降低这样有利于快速插入球下垫低球也便于高点挡球。

(2)正面双手接一传的击球点位置应尽量保持在腹前高度离身体不宜太远或太近手臂触球的瞬间耸一下肩往前送即可这样便于调整手臂角度和势出球的方向落点。如果来球高于腰部以上可用高位正垫垫击球时利用路地伸膝提高身体重心必要时还可跳起在腰前用前臂垫出

(3)要注意根据来球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击球动作。势轻球时靠手上抬量来增加反弹力同时靠踏地、送腰、提肩动作协调配合:势中等力量来球时主要靠球的反弹力动作幅度要小以免球的反弹力过大而将球击过网;垫大力量来球时手臂要随球后撤以此缓冲来球。

(三)动作要领:夹臂、前伸、下插、蹬地、送腰、提肩、顶肘、压腕、抬臂、送球。


体侧双手接一传

在身体侧面用双手去接一传称为体侧双手接一传。

(一)动作方法:

以右侧接一传为例右脚向右侧跨一步身体重心随着移至右脚右腿弯曲。两臂伸向右侧右臂高于左臂左肩向下倾斜出两手臂成平面用击球面对准来球利用向左转腰转腹及右脚蹬地的力量配合两臂在体侧接一传的后下部。击球完成后迅速准备下一动作。

(二)技术分析:

(1)击球点应在体侧前方,腰肩之间。双臂在体侧稍前的位置截击来球,不能等球飞到体侧时再摆警去击球这样容易造成球触手后向侧侧面飞去(2)接一传时要调整和控制好两臂组成的垫击面的角度使球准确地垫向目标。

(三)动作要领:侧向跨步侧伸臂,一高一低成平面,内转腰腹踏地力侧前肩腰之间击。


单手托球

单手托球用于处理离身体低远的球主要是在来不及运用双手插托击球、抱球、捧球和正面双手接一传时采用。基本手形:掌心朝上五指张开且朝前或向左(右)伸出,形成一个勺形。

(一)动作方法:

眼睛注视来球,一只手向前或向左(右)伸出插入接近地面球的下方用手腕和手指的抖动、前臂上抬的力量将球托起。

(二)技术分析:

击球瞬间手快速插入球下部手指、手腕与前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手臂、手腕的用力大小和幅度都应根据来球力量的大小和目标点的位置来控制。

(三)动作要领:掌心朝上勺形伸腕指前臂适度紧协调用力击球出。

以上就是我为你介绍的气排球接一传的技术动作,你学会了吗?你觉得哪一种技术动作最适合你,哪一种技术动作最有挑战性?你有没有试过用一些特殊的部位或动作来接一传,比如用头、肩、大腿、脚等?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或有趣的球,比如高球、低球、快球、慢球、追身球、大力球、吊球等?你是怎么处理的?你有没有感受到气排球接一传的乐趣和创造性?

相关文章

为什么说桃木辟邪呢(桃:自古辟邪就靠它)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桃木就是辟邪驱鬼之物。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的墓葬中,也能发现桃的身影。战国《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liè执戈。意为君王前往臣属家吊唁,巫师要拿桃棒和苕帚在尸体周围挥舞。现在春节张贴的春联,最早就是从桃符驱鬼辟邪演变而来。《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

紫砂壶为什么有泥土味(紫砂壶有土腥味是好是坏?)

根据我一个农村人对土地的经验来说,在阳光下暴晒的土地,泥土的腥味很少甚至没有。而施过肥料的土地里的土腥味最浓。以此来推断紫砂泥料是没有土腥味的,或者说土腥味很少(只有那些嗅觉特别发达的人能闻得到)。好的紫砂泥料砂多(石英含量多),粘土成分很少,再加上1千多度的高温烧制根本不可能有土腥味。反相推知土腥

天然气为什么滴滴响(燃气改造及燃气开通的注意事项)

装修时,常常会涉及到燃气管道的改造及燃气开通,相关事项大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以下是关于燃气管道的改造及燃气开通的注意事项,看完收藏,便于用时查看。一、改造申请1、申请部门:小区所在地所管燃气公司(可向物业咨询);2、申请资料:购房合同、户主身份证。如非户主亲自办理,需有授权委托书(样式可以在燃气公司

中国房价为什么不会跌(中国的房价为什么还能一直硬挺?)

房价不是不能降价,而是因为牵扯的范围过大,涉及的利益方过多,各种势力在阻挠房价回归正常。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市场 经 济,首先,土地是国家或者集体的,属于独家垄断供应。地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价,一旦房价下跌,地价以及以土地作为资产抵押物的估计会下降,那么房价下跌,最大的利益受损方就什么

韩国筷子为什么是扁的(买筷子,“这5种”不要买)

筷子是我们饮食中一种重要的餐具,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筷子了。世界各地用餐习惯不同,所使用的餐具也各不相同,欧洲和北美地区主要以刀、叉和匙为餐具;非洲、中东、印尼和印度等地区用餐主要以手指抓食;中国、越南、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主要以筷子为餐具。虽然筷子最早都是从中国流传到其

卫生间为什么要吊顶(卫生间吊顶装防水石膏板还是铝扣板)

卫生间吊顶卫生间做吊顶的主要作用是,遮挡顶部的下水管道和供水管路,照明风扇电路。另外就是装饰卫生间顶部的美化作用。当然也有降低顶面,缩小空间,让卫生间采暖更节能,这种只针对卫生间顶面比较高的。还有一点隔音降噪的功能,但是作用比较小,主要靠给排水管道做隔音处理。卫生间用防水石膏板吊顶做防水石膏板,表面

六月为什么不能搬家(俗语“六月不搬家,不嫁女”啥意思)

导读:农历六月又称“小恶月”?俗语“六月不搬家,不嫁女”啥意思?有何道理,如今还准确吗?农历六月为啥叫“小恶月”?老话说“六月三伏赤日炎炎”,农历六月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初伏、中伏,大暑、小暑皆聚集于此,闷热潮湿的天气,让人们的心情变得烦躁不安。炙热阳光的暴晒,让大地上的万物都像被烤焦了一般,为了

莲花为什么不开花(种子种的碗莲为什么不开花?2个原因!)

栽种碗莲的旺季来临,碗莲种子又又又卖到火爆!很多花友虽然年年种碗莲,年年不开花,但还是年年买,年年种,目的就是为了一个“万一”,万一开花了呢?也有花友种上一两年以后就放弃了,因为怎么种都不开花,白费力气!为什么我们种的碗莲种子,能发芽,能长叶,就是不开花?原因主要有2个!今天来跟大家探讨下这个问题,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QQ: 8786 8862 Copyright © 大千世界百科网 鲁ICP备202103812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