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据自身的生长发育特征来决定某种元素是否成为其所需,人们将植物体内的元素分为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根据植物需要量的大小,必需营养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中量元素有硫(S)、钙(Ca)、镁(Mg);另外在盐碱地中土壤盐分八大离子是由土壤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阴离子由碳酸根(CO32-)、碳酸氢根(HCO3-)、氯根(CI-)、硫酸根(SO42-)组成,阳离子由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钾离子(K+)、钠离子(Na+)组成。
镁既是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又是盐碱地的八大离子之一。那么在玉米生长中镁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镁的营养价值
1、参与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有研究表明,缺镁植物叶片易发生或加剧光抑制现象。镁存在于植物体内叶绿素分子中心,占叶绿素分子量的2..7%,对维持叶绿体结构举足轻重。植物一旦缺镁,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基粒数下降、被膜损伤、类囊体数目降低。
2、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
植物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呼吸作用、硝酸盐还原等过程的酶都需依靠镁来激活。Clarkson和Hanson(1980)曾将需要或被镁激活的酶分为三类:(1)转移磷酸基团和核苷的酶类:(2)转移羧基基团的酶类:(3)部分脱氢酶、变位酶和裂解酶。
3、影晌氮代谢
镁可以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水平,Mg能稳定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核糖体构形,缺Mg导致核蛋白体解离成小的核蛋白体亚单位。
4、镁参与脂肪和类脂的合成
5、镁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第二、玉米缺镁的状况及表现
镁主要存在于幼嫩器官和组织中,植物成熟时则集中于种子。
植物常见的缺镁症状一般分为2种类型:一种以叶脉和叶片的植物如禾本科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症状是下叶位的叶身前端及叶脉间呈条纹状褪绿;另一种表现为叶片全部失绿,主侧脉和细脉保持绿色:或是沿主脉呈斑状褪绿,叶片边缘完好,形成清晰绿绿相间网状花叶;或是从叶尖和叶片边缘开始褪绿黄化,形成掌状黄绿或红绿相间的花叶,严重时边缘坏死,早衰。而无镁时,植株会死亡。
玉米一般在拔节后发生,症状为下位叶前端脉问失绿,并逐渐向基部发展失绿,组织黄色加深,叶脉仍为绿色,呈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有时局部会出现念珠状绿斑。叶尖及前端叶缘呈现紫红色,脉间失绿部位出现褐色斑点或条斑。
第三、镁素资源组成
1、土壤中的镁素
矿物态镁、交换态镁、非交换态镁(缓效态镁)、溶液态镁、有机物中的镁
2、肥料中的镁素
含镁肥料主要有氯化镁、硫酸镁、石灰粉、生石灰(白云石烧制)、菱镁矿、光卤石、钙镁磷肥、钢渣磷肥、钾镁肥、钾钙肥
3、其他来源的镁素
降雨带来的镁或者灌溉带来的镁
第四、镁肥介绍
1、六水合硝酸镁,分子式Mg(NO3)2(H12MgN2O12)镁含量15.5,产品特征:无色单斜晶体,极易溶于水、液氯、甲醇及乙醇。
2、六水合氯化镁,分子式MgCl2(Cl2Mg·6H2O),镁含量40~50。产品特征无色结晶体,呈柱状或针状,有苦味,易溶于水和乙醇。
3、硫酸镁,分子式MgSO4·7H2O,镁含量9.9,产品特性:白色结晶,易溶于水,稍有吸湿性,水溶液为中性,属生理酸性肥料。
4、螯合镁,EDTA-Mg,镁含量6.0,产品特性: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镁元素以螯合态存在。
第五、镁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钙、镁、铁和铝等离子与磷酸盐作用生成难溶化合物,导致磷的移动性大大降低,且可逆性差,磷酸根很难再释放。
2、若滴灌水的硬度较大,钙、镁杂质含量较高,在一定酸度条件下也会产生钙、镁沉淀。
3、当水源中同时含有碳酸根和钙镁离子时可能使滴灌水的pH增加进而引起碳酸钙、碳酸镁的沉淀,从而使滴头堵塞。
第六、滴灌玉米如何合理补充镁呢?
1、适量补充,少量多次。由于镁与土壤中碳酸盐及磷肥溶液产生沉淀,因此,施用时候应该注意少量多次,尤其在新疆地区灌溉水普遍偏碱性,过量的碳酸镁沉淀可能会堵塞滴灌系统。
2、化学态镁要与磷肥错开滴灌,必要是建议选择络合态镁。由于镁与磷酸根容易产生沉淀,建议先滴镁后滴磷肥或者先滴磷肥,然后滴灌清水或者氮肥50分钟,在滴镁肥。当然如果滴水时间不足或者作物缺镁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施用络合镁。
3、可以通过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中钙镁的有效性。通过滴灌酸性肥料或者其他酸,降低根区pH值,能够增加土壤中钙镁的溶解性,从而提高磷肥的有效性。
4、适量叶面喷施有利于缓解缺镁状况。但是切记叶面喷施镁肥,不应该与磷酸二氢钾混合。
整体上讲,镁在玉米生产中意义很重要,建议从拔节期开始注意补充镁肥,适当适量滴灌,有利于玉米增产。
相关文章